我国今年底 将基本实现固体废物零进口

今年是禁止外国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的最后一年。生态环境部发言人刘友斌周二在生态环境部举行的定期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到今年年底,中国将基本实现零固体废物进口。

禁止进口环境危害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的固体废物,将有效防范环境污染风险,有效保护人民健康。刘友斌表示,生态环境部与部际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共同制定了2020年工作计划,大幅减少了固体废物进口,保持了打击外国废物走私的高压局面。新修订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也大大提高了固体废物非法进口、倾倒、堆放和处置的罚款金额。

据统计,截至今年4月30日,我国固体废物进口总量为249万吨,同比下降47.3%。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继续与相关部门和地区合作,采取生态文明建设禁止外国垃圾进口的里程碑式措施,确保固体废物零进口到今年年底。”刘友宾说。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指在环境中长期存在并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有机化学物质。中国目前与中国有关POPs监测标准主要分为有机氯农药、多氯联苯、溴代阻燃剂和二恶英四大类,共有25个标准,涉及18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司长白秋勇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19年,生态环境部参加了南极科学调查和北极站基调查,调查了多媒体环境POPs结合海水水质、入海河段、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等项目,对海洋生态环境介质中的汞含量进行监测。“环境部将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纳入国家环境监测体系,并不断推相关科研成果的应用,不断提高监测能力和水平。”

zh_CNCN

联系我们